English

字字句句总关情

1999-06-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东华 我有话说

在宋代文学繁荣茂盛的百花园中,女性的创作实绩功不可没,可至今却无完整的专论宋代女性作品的著作问世。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者聪教授所著的《宋代女性文学》(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则将能搜集到的史料中有关宋代女性文学的作品一一列出铺叙开,并加以深刻而精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可谓填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空白之作。

在本书中,作者从“情”字入手,以“情”字贯穿论述的始终,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宋代女性文学发展的总画卷,将中国文学史上人们不太注意的一个方面——女性文学凸显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那些备受封建社会摧残、蹂躏的生命的热爱、珍惜和尊重,为她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争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还了宋代女性文学的本来面目。

在著述中,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更全面、准确的了解,苏先生将宋代女性文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放在民族发展这一历史长河中,放在当时整个大环境、大背景中进行论述,这就使宋代女性作家的成长有了坚定、可信的基础和土壤,分析起来就更具说服力:当时的宋代女性处于一个民族压迫深重的灾难时期,除了受数千年延续下来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外,还多了一条民族压迫的大绳索,这使她们遭受了更多的苦难:夫离子散、流离失所、流落异乡、惨遭外族蹂躏,这也更激发了她们的悲愤抗争之情,她们将这种种苦悲、愤恨、忧伤抒发在作品中,形成了悲愤交织、情感炽烈的血泪文学,她们的是非观、爱憎感在民族危难关头显得更加强烈鲜明。强烈的爱国思想、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慨,使这些昔日深居简出的弱女子变得英姿飒爽、鲜活灵动、熠熠生辉。朱夫人“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的《袖中遗诗》,抒发了一个弱女子以死抗争的爱国激情。

本书中苏先生以女性特有的审美眼光论述了宋代女性文学独特的审美心理及艺术表现手法,对宋代女性作家的诗词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分析、比较、研究,并把对艺术与人的分析巧妙结合起来,得出了许多较之前人研究颇具新意的结论,而且更具有说服力,因作者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词作者,深谙词作的“个中三昧”,所以分析起来能从诗词创作的艺术特色入手,抓住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条分缕析,从容不迫,直入骨髓;又因作者同是女性,更能用女性独到的审美眼光去审视宋代女性文学创作,言前人所未言,感前人所未感,想前人所未想,视角独特,新颖别致;再者作者又是用一个文学修养颇深的学者的眼光在大量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作出高屋建瓴的评价,不脱离历史及当时的社会现实,论述起来就显得更加科学、合理,具有不可取代性。

由于历史、时代、生活空间、人生经历等原因,造成了宋代女性作家思想不够活跃、视野不够开阔的局限,因此,她们的创作以自身为蓝本的较多,也以自身遭遇为倾诉对象的见长,大都只叙一己之恩怨,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一连串的同词叠用,让人读了悲从中来,但通过这些写闺情、闺怨的细致甚至细腻的作品,却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更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女性自身当时的命运、地位、爱情、婚姻等生活状况。而在这些充满闺怨、闺情的诗词创作中,女性以她们特有的细腻、丰富的情感使许多新颖别致的艺术表现手法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本书中,苏先生不仅为李清照、朱淑真等著名女作家辟单章论述,详细地分析了其诗词创作、艺术主张与个人身世、性格气质的关系,而且对历史上一些作家的宋代女性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考证、辨伪,有理有据,极富说服力,并对各个不同阶层、不同行当的女诗人、女词人进行了逐一论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